拆开一部智能手机,内部密密麻麻的零件最小仅有 0.5 毫米,要将这些零件精准组装在一起,难度堪比 “在米粒上绣花”。而在国内某手机制造商的无尘车间里,工业机器人正以超高精度完成这些 “精细活”,保障着每一部手机的品质。
在屏幕贴合工序中,人工操作一直是行业难题。工人需要将薄如蝉翼的 OLED 屏幕与手机中框对齐贴合,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屏幕显示异常,而且人工贴合时手指容易接触屏幕,留下指纹或造成污染,导致产品合格率仅 85% 左右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该工厂引入了视觉引导贴合机器人。这种机器人配备了 2000 万像素的高清工业相机,能快速捕捉屏幕和中框的位置信息,再通过算法计算出贴合路径,贴合精度可达 0.01 毫米。同时,机器人的抓手采用软质硅胶材料,不会对屏幕造成划伤,还能有效避免指纹污染。引入机器人后,屏幕贴合合格率提升至 99.5%,每小时还能完成 300 部手机的屏幕贴合工作,是人工效率的 3 倍。
在手机电路板焊接环节,工业机器人的优势更加明显。手机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体积极小,引脚间距仅 0.15 毫米,人工焊接时很容易出现焊锡短路或虚焊的情况。而选择性波峰焊机器人能精准控制焊锡的量和温度,针对不同元件调整焊接参数。某工厂的数据显示,人工焊接电路板时,每 100 块电路板中会出现 8-10 块故障板,而机器人焊接的故障板数量仅 1-2 块。此外,机器人还能完成一些人工无法实现的复杂焊接动作,比如在电路板背面焊接元件时,机器人的手臂可以灵活穿梭,不会碰到正面的元件。现在,从手机主板焊接到摄像头安装,再到电池贴合,工业机器人已覆盖手机组装的大部分工序,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,更让手机质量有了质的飞跃。